•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灵美龙小·龙岸先锋】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 ------张静灵美教师事迹介绍

浏览数量:70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龙潭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 2022-01-12      来源:本站

【灵美龙小·龙岸先锋】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   ------张静灵美教师事迹介绍

教近16年来,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心,体验着为人师表的快乐与艰辛。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始终淡定、从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默默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把绚丽的青春时光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一、以德立身,以德育人

从教以来,我时常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教过我的老师有很多,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那些人格富有感染力,既教给我知识,又教给我做人道理的老师,他们的教诲让我受益终生,而他们也是我时刻感念于心的人,是我心中当之无愧的好老师。从我站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成为我执着的理想和追求。“师者,人之模范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做为一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要先做到。当我要求学生有礼貌时,我自己是文明有礼的;当我要求学生态度端正时,我对工作的态度也是认真严谨的;当我要求学生守信时,我自己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办到......以身作则,以自身的榜样去感染、熏陶、教育学生。

二、求真务实,勤恳工作

对于科学教学,我坚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问题导学”的教学理念,打磨课堂问题、设计适合学生的实验记录单、不断调整课件,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对于科学课来说,如果说良好的课程设计是成功的一半,有结构性的实验材料则是成功的另一半。每天,大量的时间用于实验器材的准备上,已是我的常规性工作。有的材料,需要提前几周就要做好,比如观察微生物用到的水样、制造生锈的铁钉有的则需要长期维护,给学生观察,比如种植植物有的材料,则需要平时工作中做个有心人,随时积累,以备不时之需准备材料非常费心思,但课堂中,当我看到孩子们因为这些有结构性的材料的支撑,对实验的现象发出惊呼,全身心投入实验探究,对实验探究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时,就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有价值的。

三、刻苦钻研,不断创新

随着科学教学改革的推进,我的课堂也追随着课改的步伐不断

推进。三--六年级科学新教材实施后,我积极参加新教材培训,研读课标,吃透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同时,根据区市的改革方针,不断推进教学,从前两年的关注科学课堂学生思维的发展,到真科学的研究,再到现在关注学生对于实验探究的评价的研究,一步一步,我也将改革搬到自己的课堂,不断践行,不断反思。为了让有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继续进行科学探究,我会利用中午和课后的时间开放实验室,提供平台给学生继续进行探究。同时,建立龙岸科技群,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各种科学探究平台,如像科学家那样,太空课堂、青少年科学发现等公众号,利用各种机会,营造科学探究氛围,在这种氛围的营造下,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更浓了,进行课后探究的孩子更多了,多名孩子的科技作品也在各类科技比赛中获奖。

四、不断充电,提高师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教学技能,空有一腔热情是没法完成教书育人这一使命的。我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是不竭之泉。工作多年,我从未放弃过任何学习的机会。积极参加区、市各种教师培训,多次参加教材培训,聆听专家报告,潜心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编写意图,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时,阅读各类专业书籍,《小学科学有效教学》、《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案例精选》、《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指导》、《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一本本专业书籍的阅读,不断为自己的专业基础添砖加瓦。虚心请教,向同学科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公开研讨课,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各位同的热情帮助下,我的各项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任教以来,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多次撰写论文、案例在区、市获奖,第四期、第十期个人课题顺利结题,参加各类赛课、研讨课有12之多,获得栖霞区第一届教坛新秀称号指导学生参加科创、五小、科技模型、四个一、金钥匙等各类竞赛,多名学生获奖,本人也多次获得优秀科技辅导员的称号。所教班级学生成绩优异,获得学生、家长一致好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追求的境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丝毫没有倦怠,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好教学;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的科学教育教学,教改科研工作,在教育这片田园里勤奋耕耘,积极探索,奉献青春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1111111111.jpg


地址: 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龙锦路18号  电话: 025-85702144  邮箱: njczj7090@163.com  
Copyright  2019 南京市龙潭中心小学版权所有   备案号: 苏ICP备12022614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