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0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龙潭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 2021-12-27 来源:本站
立足生活的教育 创建生活化课堂
——道德与法治教研组12月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报道
冬日暖阳,慵懒惬意。龙潭中心小学龙岸花园校区道德与法治校本教研于12月23日在录播教室举行,教研组老师们积极参加了活动。此次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课例学习、介绍阐述、组内研讨。
首先,教研组郑悦老师为大家播放上海市虹口区红旗小学陆娜沙老师执教的《上学路上》课例。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课堂中,陆老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紧扣学生实际生活、围绕文本图片进行教学,把遵守交通法规融入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陆老师深入了解学生们上学的交通方式、上学路线,巧妙相机指导学生如何安全乘坐车辆、如何安全过马路,学生们也在交流思辨、小组合作、情境表演中对照生活,反思自我,逐步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接着,郑悦老师对此次课例进行了介绍阐述。郑老师认为,一年级上学期最关键的是要开展入学适应教育。针对儿童开始上学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教材从儿童实现学生身份认同、建立新的同伴社交群体、了解和熟悉新生活中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成人群体、认识与熟悉自己的求学之路这四个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儿童以积极的心态顺利开启自己的小学生活。这一课陆老师以上学路上必须遵守的交通法规为法治教学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最常见的角度——上学路上出发,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上学路线及其标志性建筑物。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信号”,了解交通“信号”的含义;懂得在上学路上要注意安全,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人们为了维护交通安全作出的努力,从而感受上学路上的温暖,并感恩于生活中得到的关心与爱护。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注重孩子们生活实际,用很接地气的方式让孩子们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也促使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和游玩中懂得安全。
汪东香老师认为这节课活动过程有趣有效,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因为场景设置真实,教室中间有活动的空间,模拟的马路和人行横道让学生很有参与的欲望,很多学生跃跃欲试想要参与到活动中来,都觉得活动和学习过程是很有趣的。最后的“安全小卫士”评价表这一种方式也很好,让家长和学生自己共同评价上学路上的行为,把道德与法治课所学内容延伸到课外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检验和落实,值得学习。
顾淑雯老师说,本节课老师利用一个个简单生活情景的再现,引导了学生进行自我发现,自我批判,从而深化了上学放学路上不能玩,珍爱自己的生命的认识。学生懂得了在上学途中要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整节课的活动情境丰富,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小组合作游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了交通安全规则,懂得上学路上要注意安全,珍爱生命。课堂真正走向生活,学生受到了真教育。
邵睿老师觉得这节一年级的课在充满童趣的活动里普及了交通法规。遵守法规不再是条文规定,而是真实地再现,同时又具有可操作可实践性。特别是老师指导学生讨论交流学校门口只有斑马线没有红绿灯该如何过马路的情况,活动案例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季小香老师认为,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要通过这节课培养学生的交通规则意识,平时课堂规则意识的形成也尤为重要。这节课上的孩子无论是听课、发言、合作学习还是情景活动的表现,都是那么有序,不得不令她感到赞叹。课堂规则意识的形成,得益于老师用心培养。比如“123,坐坐好”,“我说停,我就停”;再如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的提醒“尊重他人,认真听别人发言,自己也要踊跃发言”;又如“把掌声送给称职的‘红绿灯’。”这些儿童乐于接受的口号、提醒和评价在课堂中不断运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着规则意识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还有高华静老师、李丽丽老师、李扬老师都纷纷提出了自己对这节优质课例的见解。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在实践与理论的交流中实实在在地展开,有效提升了老师们的专业素养。
南京信息教育网 | 栖霞教育信息网 | 南京市教育局资产与装备管理系统 | 江苏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 南京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 南京市栖霞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 南京校园电视 | 录播教室 | 长江小学 | 靖安小学 | 龙岸网盘 | 江畔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