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68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9-05-24 来源:本站
龙潭中心小学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升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根据《南京市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三年行动计划》精神和《栖霞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三年行动计划》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落实“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推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和质量水平提高,促进广大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总体目标
促进广大青少年体质健康增强的相关规定、标准和要求进一步得到落实,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质量明显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比2016年有明显改善。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基础能力建设,按《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逐步配齐体育教师、卫生技术人员及体育卫生场馆器材设施,满足广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卫生健康的需要。基本形成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发展和整体水平提高。
三、 工作方针
1、以育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健康成长需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艺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为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培养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
2、以个性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能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适宜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促使每一名学生在某一方面形成稳定的爱好,实现“全面+特长”的发展目标。
3、以循序渐进作为重要策略。逐步稳健推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组织网络
负责人:陈志军
组长:王东
组员:钱明 王明广 王毅 王礼鹏 薛达 侯三妹 汤宇文及班子成员、班主任
四、促进行动举措
(一)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1、切实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每天上午安排一次广播体操、特色操(板操、啦啦操),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逐步配足配齐体育教师、改善体育场地设施,购置必要的体育器材,为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锻炼提供切实保障。
2、构建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健康发展新要求,根据学校体育特色研究制定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与体育活动内容,构建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合理的运动负荷,增强课程内容的选择性、趣味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确保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至少学会两项日常体育锻炼的技能;坚持健康知识与健康技能传授并重、健康意识培养与健康行为养成相统一的原则,结合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在课表上标明,做到有课本、教案、总课表、分课表、教师备课、学生作业本、考试试卷以及健康行为检查表和分析,健康教育宣传栏底稿等有关健康工作资料齐全。
3、建立体育和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综合组每学期不定期对学校体育课教学进行巡查和指导,全面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意重点考察学生实际练习时间和体能发展情况。
4、举办多种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每年定期组织举办各类比赛,包括:田径、足球、龙板、踢毽、跳绳、长跑等为主的比赛项目。每学年举办一次综合性田径运动会,组织一次以上全校性特色项目体育比赛,并因地制宜、经常性地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
5、实施“2+2”体艺工程。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加强类型多样的体育社团建设。三年内实现100%的中小学生至少参加一个体育社团,结合体育课教学,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为其终生锻炼打下基础。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完善筹资和运作模式,使其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发挥组织和保障作用。
(二)学校卫生推进行动计划。
1、建立医生进校园机制。加强医务室建设,建立学校与辖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对口联系机制,实现医务人员定期进校园、常规有联系、应急即处置的工作目标。
2、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食品监督机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全校提供预防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定期对学校食堂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控等开展监督检查和指导。
3、建设“一生一档”系统。建立学生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制度,以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为基础信息资料,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
4、进一步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控。加强宣传教育和有效管理,巩固教室光环境改善成果,确保课桌椅配置达到国家要求并开展配套服务研究,落实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和职责。
5、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促进班主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规范化建设。加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状况的调研,加强学生精神疾病危机干预,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发生。规范指导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工作,完善心理咨询热线运动机制。
(三)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干预行动计划。
1、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站,制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和公告制度。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任监测站负责人,配备专业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按要求配备场地、器材设备,对全校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监测、干预、指导、汇总、统计、分析、管理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撰写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报告。
2、建立常态化的学生体质监测制度。认真做好每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上报工作,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每年9月至10月,结合体育课考核与体育活动课开展随时、多次、择优的常态化学生体质健康测试,11月上报测试数据。
3、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制度。在全面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抽测,并将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学校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向本校全体学生、家长公告本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与相关学生体质健康数据。
(四)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
1、配齐配足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伍。根据“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要求重新核定体育教师编制数,在2016年之前配足配齐体育教师;科学核定体育教师工作量,将体育活动课、课间操(早操)、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运动队训练和管理折算成课时,计入体育教师工作量;在学校公用经费中以每人每年850元的标准为体育教师户外工作统一购买服装及防护用品。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健康教育课程要求配齐补足学校卫生保健人员。
2、促进体育、卫生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定体育教师任职条件和岗位专业标准,保证体育教师整体水平。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骨干教师、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比例,加快中青年体育教师向高级教师发展的培养;在卫生保健教师的培养、职务评聘、职后培训等方面做出新的制度安排。
3、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师培训论证,学校将配备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小学以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为主。
4、搭建平台,开展学校体育卫生研究。设立体育卫生科研专项经费,鼓励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促进一线体育卫生教师通过科研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课题研究形式,对制约本校体育卫生和学生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关键环节开展攻关,为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校长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以及体育健康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行动计划推进工作,督促解决推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体育组,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和开展。
(二)加大经费投入。为推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设立年度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资源优化、成果宣传与推介,支持学校特色发展。结合学校实际需求,保障学校设施设备到位。
(三)深入调查研究。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作为我校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学校,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分析,全面掌握我校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状况,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同时,引导广大教师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断改进自身教育行为。
(四)开展宣传活动。围绕总体目标,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突出重点。通过宣传与实施,让广大师生增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程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相关活动紧密结合,做到同步发展,整体推进。
(五)加强督导评估。学校将对各项实施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对达到指标要求的处室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通过典型引导,带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程的全面展开。
监督电话:85702144
龙潭中心小学
2017年9月1日
南京信息教育网 | 栖霞教育信息网 | 南京市教育局资产与装备管理系统 | 江苏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 南京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 南京市栖霞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 南京校园电视 | 录播教室 | 长江小学 | 靖安小学 | 龙岸网盘 | 江畔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