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2018—2020年三年发展行动计划

浏览数量:48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8-12-14      来源:本站

2018—2020年三年发展行动计划

南京市栖霞区龙潭中心小学

第一部分:前三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三年,龙潭教育坚持以“龙文化”为引领,以“灵美教育”为主张,以“灵秀的校园、灵动的课堂、灵慧的课程、灵气的龙娃”为路径,以“福生每一个”为追求,谱写了一曲曲灵美教育乐章。

一、主要成绩

1.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成功创建南京市园林式校园2所;龙潭中心小学成功创建南京市数字化校园;龙潭中心小学龙岸花园校区高标准建设,投入使用。2.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龙潭中心小学、花园小学获得南京市师德建设先进群体称号;学校拥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4人,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6人。3.质量基础进一步夯实。学校多年获得栖霞区素质教育考核一等奖,综合考核优秀单位;学生在科技、艺术、体育、信息等领域屡获省、市级大奖;灵动课堂架构已经建立,课程体系已经形成。4.教育科研进一步给力。龙潭中心小学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科室,靖安小学被评为南京市教科研基地学校;学校拥有省级规划课题3个,市级规划课题6个,市级学科课题2个,教师个人课题拥有率达505.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龙潭中心小学栖霞区“灵美教育”特色学校成功通过复评,现有区特色项目4个,区特色教师4名;长江小学成为南京市特色文化建设实验学校。6.教育交流进一步密切。与洪泽老子山学校成为对口帮扶学校,与小行小学等四所南京市小班化示范学校建立联盟,与台湾新埔国民小学建立姊妹学校,与金陵小学实行合作办学。7.教育资源进一步集聚。《振兴远郊教育行动计划》、《龙潭街道奖教基金》及“远郊学校发展指导团”等政策和平台助推龙潭教育发展。8.依法治校进一步深入。规范办学,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成功创建南京市依法教育示范校。9.学校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和谐学校、南京市师德先进群体、南京市小班化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存在不足

1.地处远郊,教育基础较簿弱。龙潭地处栖霞东北角,与句容接壤,属栖霞最边远地区,交通不便,教育资源匮乏,学校软硬件条件亟待提升。2.布点分散,校际发展不均衡。龙潭东西狭长,由三乡一镇合并而来,每个乡镇保留一所小学方能满足地区老百姓就近入学的需要,优质教育资源难以集聚,规模效应难以形成。3.人才稀缺,骨干教师盘子小。人才流失现象较严重,缺少市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4.影响不够,综合实力待提高。各学校单体发展不够厚重,在省、市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

第二部分:新三年目标任务及举措

新的三年,学校将实施“文化引领、项目推动、平台促进、质量保障”发展战略;以“选准标杆,提升发展高度;拟定目标,追求发展效度;立足转型,增强发展厚度;聚力凝心,释放发展温度”为发展路径;依法治校,依法施教,全力打造龙潭教育升级版,唱出龙潭教育好声音。

一、选准标杆,提升学校发展高度

全区小学教育以建邺为标杆,龙潭中心小学拟将建邺区南湖二小作为发展参照系。南湖二小是一所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区配套小学,现有19个教学班,近50名教师, 500多名学生,在建邺区处于学校发展第一方阵。我们将南湖二小作为学校发展标杆,一是因为两校具有同质性,同为经济适用房小区配建学校,同为南京市小班化示范学校,办学理念相近,追求的是幸福每一个的教育;二是因为两校具有互补性,南湖二小在教师培养、艺术教育、小班化研究等方面值得学习借鉴,龙潭中心小学在科技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教育交流合作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只要我们提升新标杆,集聚新优势,三年内赶超南湖二小是有可能的。(详见南湖二小、龙潭中心小学差异比较表)

南湖二小、龙潭中心小学差异比较表

南湖二小

龙潭中心小学

差   异

骨干  教师

市学带1人,占比2%,南京市青优2人,占比3.8%;区学带5人,占比9.6%;区青优8人,占比15.4%

南京市青优4人,占1.5%;区学带20人,占11.2%;区青优9人,占5.1%

市学带为0,市青优差0.5个百分点

办学 业绩

南京市小班化示范学校,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

南京市小班化示范学校(中心校),南京市园林式校园(中心校、靖安),南京市师德建设先进群体(中心校、花园),江苏省和谐校园(中心校),江苏省实验小学(靖安),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中心校)

艺术教育薄弱,各校单体呈现的办学业绩不厚。

课堂 教学

核心理念:个性适性,合作和谐

教学模式:四流程+三反馈

核心理念:灵动

教学模式:目标导学,有效训练

灵动课堂文化体系不够完善,操作系统不够完备,评价机制不够科学,教师个性得不到张扬。

课程 建设

一主两辅,共有三套校本课程。

一主: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与和谐群性的《欢乐同行》课程

两辅:一是以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为主的《欢乐时光》课程,二是以培养学生群性为主的《欢乐的歌》

形成了灵美课程体系:中心小学“慧园”课程,花园小学“慧乐”课程,靖安小学“水一方”课程,长江小学“大江情韵”课程

还未形成课程核心价值、共同愿景、核心能力、课程精神、课程主轴、课程评价

教育教学质量

六年级学业水平测试始终保持在区前三名

学校素质教育考核连续多年位于全区第一方阵

飞行检测质量、学生综合素养在全区中下游水平

课题 研究

省级重点课题1个:《构建和谐通道,促进小班化教育中学生个性与群性共同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省级规划课题2个:

 

没有省级重点规划课题,省、市级规划课题不多,学科课题数量偏少,教师个人课题结题率待提高

特色 项目

童声合唱、航空航天模型、仿生机器人

玩转龙板、航海模型、航空模型、仿生机器人

缺艺术特色项目,各校特色项目生长点不多,孕育机制待完善

二、拟定目标,追求学校发展效度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认真分析两校基本情况,比对两校发展数据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新三年赶超目标,并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详见新三年学校发展目标及任务分解表)

新三年学校发展目标及任务分解表

序号

目标任务

责任单位(人)

达成时间

项目

指标

1

教师 培养

争取引进1名大市级学科带头人

党支部

校长室

2018—2020

自主培养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

培养区级学科带头人、优青各6名,培养4名特色教师,12名区教坛新秀

2

学校 创建

南京市技术装备智慧校园1所

中心小学

2018

南京市园林式校园1所

龙岸校区

2020

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1所

靖安小学

2018—2020

南京市阳光体育学校1所

中心小学

2018

           

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所

           

中心小学

           

2018

3

课堂 教学

深入开展灵动课堂研究,形成较为完善的课堂文化体系、操作体系和评价体系,进行一师一课评比,形成特色课堂资源库

教导处

2018—2020

4

课程 建构

全面推进区域特色课程建设,形成龙文化引领下的“龙娃导览”课程体系

中心小学

2018—2020

完成南京市特色文化建设各项工作

江畔校区

长江小学

2018—2020

创建南京市特色文化示范学校

靖安小学

2018—2020

5

教学 质量

素质教育考核位列全区前三名

教导处

2018—2020

6

课题 研究

申报1个省级规划课题,各学科市级规划课题全覆盖,教师个人课题拥有率达50%,课题结题率100%

教科室

2018—2020

7

特色学校(项目)

靖安小学创建区特色项目,江畔校区创建区特色项目。

靖安小学

江畔校区

2018

2019

8

基础

建设

江畔校区环境提升工程。

江畔校区

2018

   我们将依据上述目标和时间节点要求,拟定行动计划,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按质达成。

三、立足转型,增强学校发展厚度

一是由规模向质量转型。优化中心校管理模式,探索区域集团化办学新途径,建立以校长办公会、校务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决策系统,以各基层校校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执行系统,以党支部、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为成员单位的监督反馈系统及由专家顾问、教师代表组成的咨询系统。二是由粗放管理向精致管理转型。以教育部《中小学管理标准》为指南,建立各校管理守则,规范管理行为;以栖霞区绿色评价为引领,做优优势项目,补齐发展短板;以新三年学校发展目标为坐标,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新的三年,我们要继续坚持项目管理,培育学校发展新的生长点;坚持问题管理,发挥问题诊断功能;坚持目标管理,做好校长任期目标考核、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教师流动等工作。三是由同质发展向特色发展转型。我们要在区域特色课程文化建设上打响自己的品牌。新三年,中心小学要以“龙娃导览”课程,靖安小学要以“水一方”课程,长江小学要以“大江情韵”课程为抓手,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促进区域内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四是由模仿发展向创新发展转型。深化新教育实验,亮出诸如灵美教师、灵美课程、灵美班级、灵美E站、灵秀校园等一张张靓丽的名片;巩固小班化教育成果,以灵动课堂为抓手,建立课堂文化,完善课堂操作体系和评价体系,开展一师一课评比,形成灵动课堂特色。开展特色资源项目研究,建立特色资源指南,形成特色资源标志。

四、聚力凝心,释放学校发展温度

一是要建立完备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完善“一主两翼”现代学校管理体系;二是要用好用足《振兴远郊教育行动计划》,增强教师工作的幸福感;三是要全面实施《龙潭街道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调动广大教师扎根龙潭、奉献龙潭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四是要充分发挥“远郊学校发展指导团”的智慧引领,深化与南师大课程所、台湾新埔国民小学、南京市小班化示范学校、金陵小学等学校的合作,助推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五是要完善制度建设,树立规矩意识,不断加大依法治校力度,提高学校治理水平。

第三部分:工作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龙潭地处远郊,街道财力不强,教育欠账较多。新三年,长江小学要提档升级,花园小学要重新配建,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二、制定人才引进政策

龙潭骨干教师偏少,究其原因主要是骨干教师不愿来,自主培养的教师外流现象严重,区内流动的教师大多是缺编补岗,引进的多是新教师,培养周期较长,建议每年分配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对远郊学校人才引进和培养给予优惠政策。

 

 

 

南京市栖霞区龙潭中心小学

2018年2月

地址: 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龙锦路18号  电话: 025-85702144  邮箱: njczj7090@163.com  
Copyright  2019 南京市龙潭中心小学版权所有   备案号: 苏ICP备12022614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