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灵美龙小·校本教研】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感悟运算的一致性——龙潭中心小学数学校本研修系列活动(二)

浏览数量:91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龙潭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 2024-10-21      来源:本站


      悄然凉意起,辞夏迎新秋。在这个初秋的美好时节,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总结和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经验与做法,促进共同学习,2024年10月17日下午龙潭中心小学数学组开展了以“教心聚力绽芳华,研以登高共成长”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分为三个环节:课例展示、沙龙研讨、微型讲座。

课例展示

       本节课是由李子豪老师和五(2)班的学生们共同完成。《小数加、减法》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李子豪老师在新授课之前,先对整数加减法进行了复习,并总结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以便学生将旧知迁移到今天的课堂中,利于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和总结。李子豪老师引导学生对于加减法本质即加减法的本质是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的探索与总结,是新课标理念中的结构化教学的体现。本节课虽为一节计算课,但李老师并不是让学生机械的练计算,而是让学生在质疑、探索、交流和总结中理解加减法的本质,突破教学难点。

沙龙研讨

       善学者明,善思者智。课例展示后,组内教师就这节展示课发表了自己精彩的点评,大家畅所欲言,互相学习。

‍       许灵凤老师认为本节课通过自主探究、交流等活动,见解让学生讲,疑点让学生议,方法让学生总结,将旧知迁移到新知中来,在旧知与新知中架起桥梁,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需求,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使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坚持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李晓芳老师为本节课点赞,本节课老师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新知,并总结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同时李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例题教学中,其实还有一种解法可以挖掘,就是圆角分。我们可以在情景中挖掘通过几元、几角、几分来解决4.75+3.4的计算方法。

       康璇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相同计算单位的数相加减。这样的总结,也有利于学生今后学习分数加减法。

‍       沈丽莲老师也分享了听课后的一些想法。这节课李老师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所以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此李老师在课程开始时,复习了整数加减法,将这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

‍       李子豪老师也说明了自己的对本节课的构思和设计意图, “说”发挥了授课者的作用,使大家进一步了解授课者的整体思维。而“评”又使教师群体智慧得以发挥。说评双方围绕着同一个课题各抒己见、交流互动、互相启发、各有所得、优势互补。

微型讲座

       最后由邱吉成老师为大家带来《把握运算本质,感悟运算一致性——基于“课程标准”导向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微型讲座。邱老师从沟通关联感悟数概念本质的一致性、沟通关联感悟运算本质的一致性和建立整体结构感悟数与运算的一致性三个方面为我们带来了干货满满的分享,引发了全体数学老师们的思考。

       初心如磐,笃行致远。龙小数学组将继续聚焦教育教学的前沿问题,深入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教师们提供更多的专业成长机会。相信在组内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研活动将更加丰富多彩,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发挥更大的作用。

拍摄:成秉芸

‍撰稿:成秉芸

‍一审:徐毓

‍二审:邱吉成

‍三审:李玉


地址: 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龙锦路18号  电话: 025-85702144  邮箱: njczj7090@163.com  
Copyright  2019 南京市龙潭中心小学版权所有   备案号: 苏ICP备12022614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