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1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龙潭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9-12 来源:本站
2006年8月,包璇同志入职栖霞区龙潭街道花园小学,一所地地道道的乡村小学,至今已工作18个年头。
刚出生时,父母给她取名为“璇”,就是寄希望她能像碧玉一样洁白无瑕,美丽大方。包璇同志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18年来,她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充分展现了一名乡村教师最美的样子。
以德立身,是最美姿态
2006年8月,包璇同志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教师编制。作为一名女孩子,她完全可以选择城里学校工作,可她毅然选择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学校——龙潭街道花园小学。亲戚朋友不理解,她的理由却很朴实:她是家中独生女,回家乡工作可以更好地照顾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是家乡教育培养了她,她要用所学知识回馈家乡父老,振兴乡村教育。包璇同志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父母眼中,她是一个好孩子,在两个子女眼中,她是一个好妈妈,在学生眼中,她是一个好老师,在老师眼中,她是一个好校长。她历经多岗位锻炼,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中共党员、学校校长,从一名专任教师成长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她先后获得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等荣誉称号。
以德立学,是最美状态
包璇同志积极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研究。她主持的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小公民素养的实践研究》成功结题,探索出一条培养小公民素养的有效途径;成功立项栖霞区“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主题学习视域下沉浸式法治实践的群案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于教育教学始终。
她积极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参与教研室组织的劳动教材编写,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快乐小农夫”德育校本开放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荣获江苏省少先队品牌项目、南京市德育课程优秀成果一等奖。“基于树屋营地的创新劳动课程”荣获南京市中小学优秀研学实践教育课程二等奖;2023年,《创造中成长:基于“树屋营地”的劳动教育新实践》被确立为南京市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
她潜心于课堂教学研究。2019年2月获得“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一等奖;2022年6月,在南京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优质课评比获得二等奖。
以德施教,是最美样态
为师之本,以德为先。如果说孩子的心灵如同一片肥沃的土地,那么美好的品德就是土壤上的幼苗,而她则愿意做这片土壤上的播种者和耕耘者。
龙潭地区随迁子女多,留守儿童多,困境儿童多。坚守平民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是她始终秉持的教育初心。从教以来,包璇同志一直注重孩子们的品格塑造。小顾同学是一个比较调皮、爱搞乱的孩子,为了帮助小顾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她总是对她“偏爱”三分,以关爱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用微笑拉近与孩子的距离,用鼓励引导孩子向上、向善。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致入微的教育,小顾慢慢变了,待人有礼貌,能和同学友好相处了。她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更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悦悦同学是她教过的一个比较特殊的小女孩,单亲家庭,和妈妈一起生活,父爱缺失。妈妈又忙于生计,疏于陪伴,导致孩子逆反,爱撒谎,习惯差。包璇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教师身份和德育工作经验,用爱心感化她,用榜样激励她,后来孩子在她的循循善诱下,逐步改正了不良行为,成为一个自信、积极、乐观的学生。
包璇同志既注重教书更注重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她也因此赢得了学生家长交口称赞。
从教18年,是扎根乡村教育的18年;
18年正青春,亦是奋斗在乡村教育路上的最美年华;
18年心无悔,愿做家乡教育的护花泥!
南京信息教育网 | 栖霞教育信息网 | 南京市教育局资产与装备管理系统 | 江苏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 南京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 南京市栖霞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 南京校园电视 | 录播教室 | 长江小学 | 靖安小学 | 龙岸网盘 | 江畔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