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灵美龙小】运用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系列活动三 ------龙小科学组集体备课活动系列报道之四

浏览数量:8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龙潭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5-22      来源:本站

      为提升科学校本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提高,2024年5月21日上午,龙小科学组全体科学教师在龙岸校区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二次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

首先由郑思齐老师给大家上组内教研课,课题是三下科学《电动泡泡机的奥秘》。电动泡泡机的奥秘》这一课,是郑老师基于大单元的教学理念,对于简单电路一课的创新设计。教师从学生喜欢的电动泡泡机玩具入手,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泡泡机可以吹出泡泡,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拆解泡泡机,观察其内部结构,然后就其内部结构进行电路模型建构,提供电动机、风扇、马达、电池等材料让学生模仿进行组装,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习简单电路的知识。

其次是季琦老师带来的是四下科学《摆的快慢》一课,季老师创设了模型比赛的情境,在学生认识摆的结构的基础上,引发学生进行第一轮的记录,在第一轮的数据上引导学生分析,发现不同,教师进一步提出任务:如何让摆摆动更快?学生尝试改变条件,进行第二轮测试,然后再次汇总数据,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认识摆的快慢的影响因素。

三是评课议课。郑老师《电动泡泡机的秘密一课,不同于常规的简单电路的教学思路,而是采用逆向工程思维的策略:按照拆、装、仿、创的步骤,带领学生拆解玩具、尝试拼装、仿造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最后发挥自己的创意,进行创造。整个过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一步步去观察、去尝试,在学中玩,也在玩中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摆的快慢一课教师能够深度研读教材,从学生思维提升的角度,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创设,采用比赛的情境贯穿全课。教师在课堂中关注学生搜集证据能力的提升,采用Y型图记录的策略,让学生通过一轮数据记录发现问题,然后提出猜想,二轮再次数据记录验证。Y型图的使用,让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变得一目了然,帮助学生理清了摆的快慢的影响因素。

两位老师都结合了本次教研的主题,设计了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评价表,如郑老师的科学思维评估表设计了学习前和学习后的两种评估表,评估学生学习前后对于简单电路知识的认识;季老师则从搜集证据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维评估,这些评价对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情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后面改进课堂,寻求合适的课堂策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帮助。

当然组内教师也就这节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郑老师的这节课,个别小组对于拆玩具没有经验,导致部分小组未完成拆解,可以课前让学生尝试拆解练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季老师的这节课,内容容量比较大,涉及到分析的数据比较多,教师可以对记录单进行处理,让数据看起来更清晰,方便学生去分析问题;两轮的数据最好放在一起呈现,便于学生去比较。

通过本次活动,组内教师对于科学探究中学生思维的评测和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相信,在以后的课堂中,教师会关注课堂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效地运用评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季琦上课图1.jpg

季琦上课图2.jpg



思齐上课图2.jpg

小组听课图.jpg

小组讨论图.jpg


地址: 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龙锦路18号  电话: 025-85702144  邮箱: njczj7090@163.com  
Copyright  2019 南京市龙潭中心小学版权所有   备案号: 苏ICP备12022614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