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灵美龙小】运用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系列活动二 -----龙小科学组集体备课活动系列报道之三

浏览数量:8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龙潭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4-18      来源:本站

为提升科学校本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提高,2024年415日上午,龙小科学组全体科学教师在龙岸校区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二次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

首先由张静老师给大家上组内教研课,课题是五下科学《昼夜交替》。昼夜交替》这一课教师同一个地方夜晚和白天的图片导入,让学生观察不同,进而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呢?然后小组内讨论猜测,形成多个观点,各小组针对提出的多个观点进行模拟实验的验证,最后全班汇总,根据验证,得出导致昼夜交替的几种情况,让学生认识到一种现象的多种解释这种科学探究的形式,并让学生进一步课后探究,寻找证据。

其次是焦敏老师带来的是五下科学生物的启示》一课,焦敏老师利用图片导入蜂巢的形状,引发学生对其形状的思考,在学生充分猜测的基础上,从是否牢固、是否节省材料、是否空间比较大等三个方面,进行正三角形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对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关注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实验设计上。

三是评课议课。张静老师的《昼夜交替一课,从图片引入,引发学生对于昼夜交替的深度思考,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小组内记录所有成员的观点,

形成记录单。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让学生发现,一种现象,可以有多种解释,这打破了以往课堂中,对于一种现象一种解释的常规经验,更体现出了“真科学”的探究课堂,课的最后,老师没有给出真正的所谓的结论给与学生,这样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有层次性的板书,以潜移默化地方式较好地向学生们传递着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

老师《生物的启示一课教师能够深度研读教材,从学生思维提升的角度,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重组,将教学重点放在蜂巢所带来的启示上,带领学生深度探究。课堂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所有的探究内容,都是学生提出的,教师引导、聚焦到相关的探究项目上。在对比的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去设计对比方法,让学生思维更发散,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两位老师都结合了本次教研的主题,设计了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评价表,如老师的科学思维评估表从作出假设反思评价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焦敏老师则从实验设计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维评估,这些评价对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情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后面改进课堂,寻求合适的课堂策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帮助。

当然组内教师也就这节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张老师的这节课,可能需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科学常识,比如太阳东升西落、昼夜的周期是24小时、地球绕着太阳转等,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再去明确观点,可能更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焦老师的这节课,实验设计的部分,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还是有点大的,需要教师搭建一些支架,帮助学生梳理比较的方法。

最后,平小伟老师开展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的讲座,平老师从科学思维定义讲起,讲解了通过科学写作为抓手,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同时,讲座中提到儿童的认识论理解在科学思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解能力”与“实验能力”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对儿童科学本质理解形成更多的关注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本次活动,组内教师对于科学探究中学生思维的评测和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相信,在以后的课堂中,教师会关注课堂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效地用评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张静上课图1.jpg

2、张静上课图2.jpg


3、焦敏上课图1.jpg

4焦敏上课图2.jpg

5、小组讨论图.jpg

6、小伟集体备课讲座图.jpg


地址: 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龙锦路18号  电话: 025-85702144  邮箱: njczj7090@163.com  
Copyright  2019 南京市龙潭中心小学版权所有   备案号: 苏ICP备12022614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