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5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龙潭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3-21 来源:本站
为提升科学校本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提高,2024年3月20日上午,龙小龙岸科学组全体科学教师在龙岸校区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二次校本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
首先由平小伟老师带来四年级的《月球》一课,平老师从平时看到的月亮的不同形状讲起,引导学生思考:月球的形状不会改变,月相为何会发生变化?学生根据经验,认识到是由于太阳、月球和地球的位置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月相的改变,之后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在实验设计后,教师提供相关材料,学生模拟操作,最终得出月相变化的原因。
接着是说课,平小伟老师就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展说课,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是评课议课。平小伟老师的《月球》一课,从学生熟悉的月亮导入,引出我们平常看见的月亮为什么有各种形状,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尝试设计实验,接着再模拟实验,从而找到引发月相变化的原因。各个环节设计清楚,思路清晰,学生参与性强。
平老师也结合了本次教研的主题,设计了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评价表,从假设的提出、实验设计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维评估, 这些评价对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情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后面改进课堂,寻求合适的课堂策略提供了参考和帮助。
当然组内教师也就这节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在活动开始前,教师的活动支架搭建不够,导致在后面的核心活动上,部分学生未能从逻辑上理解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位置关系,在模拟实验中很难得出结论;同时对于活动前相关知识的铺垫较少,导致学生在设计实验时,缺少一定的科学数据作为支撑,实验设计不够严谨。
最后,张静老师开展了《学生推理论证思维能力的培养》的讲座,讲座中指出推理论证式教学是指在小学科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观点,以实验操作和资料搜集为主要方式寻找证据,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适当引入开放式质疑和辩驳的过程。通过合理把握教学内容、有效搭建学习支架、培养学生论辩意识等方面来推进学生论证思维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论证思维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组内教师对于科学探究中学生思维的评测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评测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周期,需要运用一定的策略来改进课堂,或者针对不同的思维形式采用一定的推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相信,在以后的课堂中,教师会关注课堂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效地使用评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南京信息教育网 | 栖霞教育信息网 | 南京市教育局资产与装备管理系统 | 江苏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 南京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 南京市栖霞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 南京校园电视 | 录播教室 | 长江小学 | 靖安小学 | 龙岸网盘 | 江畔网盘